2017年3月15日,细雨绵绵,国际商务学院青年志愿者们一早就踏上了去新建县昌邑小学的路途。这是一次特殊的志愿服务。与其说是志愿服务,更不如说是我们一次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学习体验。
来到昌邑乡人民政府,学院的团总支书记方瑜老师和手工刘思老师与当地邹欢副乡长进行了接洽和沟通,详细了解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昌邑乡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南昌市北郊的赣江之畔、鄱阳湖西汊。距南昌市50公里,东与恒湖垦殖场、联圩乡接壤,三面环水,赣江与鄱阳湖在境内交汇。昌邑乡微爱志愿服务队本次与高校志愿服务联盟,旨在发扬和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的制作。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中国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除夕、元宵、中秋等节日。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在江西昌邑乡,陶召俊老师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灯唯一的传承人,本次活动就是陶老师为我们昌邑小学开展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下午1时,我们随乡镇领导一起来到昌邑中心小学,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兴奋。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和孩子们来到了多媒体教室,等待着陶老师的到来......
“看,那就是走马灯吗?”孩子们惊喜的看到一位老人手提着两个灯笼走进教室。“这不就是灯笼吗?为什么叫走马灯?”我们的志愿者也开始纳闷了。老人从灯下拿出了蜡烛并点燃放回灯内,一会,灯开始自己转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快看,灯里面有好多马......”,原来,走马灯的秘密就是采用热能的方法让灯在点燃蜡烛之后自己转起来,灯里面的马的影子也随之转动,看起来就像一匹一匹的马在跑。教室里面非常兴奋,大家迫不及待的准备自己动手来学习制作一次了。在陶老师和他的继承人的帮助下,我们开始学习走马灯,竹条、铁丝和装饰纸就是走马灯制作的材料。志愿者们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认真的带着我们昌邑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制作......让我们欣喜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将在这批年轻人手上得到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在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将一些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文化所遗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文化将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次志愿服务之行我们感触很深,志愿们暗自决心,一定要将走马灯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学好,我们不但要传承文化,而且要将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年轻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队伍中来。